1)第254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次明远在北方开展的大规模“灭蝗行动”完全是商业运作,没有动用他在金融司的职权。

  过程也很简单,他向北方各州县的农人提供鸡苗鸭苗大白鹅,与人签订契约,请人代养。

  乍一看与“保马法”有点像,因此明远这桩生意还曾被人戏称为“保鸡法”“保鸭法”。

  但是明远此次请人养鸡养鸭,完全出于自愿,不存在摊派到每家每户的情形,而且有从汴京出发前往北方各州县的牙人亲自与当地农人对接,避免了掮客插足,从中牟利。

  代为饲养鸡鸭的农家,将获得粮食黍米作为“补偿”。明远提供的粮食数量本身就表明——这些都是补贴农家口粮的,而不是用来喂鸡喂鸭。

  但是饲养这些鸡鸭也需要农人们精心照料,否则很容易养死。如果养死的家禽在两成以上,以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合作了。

  因此,领到鸡苗鸭苗的农人们都异常小心。

  北方各处河滩上往往出现这样的奇景:各家农人牵着狗,赶着鸡鸭,在河滩上四处寻找蝗虫卵,甚至有农人带了农具,将河滩边的土翻开,以方便鸡鸭们寻找埋在土中的蝗虫卵。

  两个月以后,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再寻不出蝗虫卵了,而鸡鸭们因为这些高蛋白饲料的喂养,一只只肥硕健壮。

  这时明远便回收了这些鸡鸭,免得它们侵占农人们的口粮。

  在这项商业活动开展之前,明远曾得到无数人的警告。

  旁人都提醒他,万一那些农家将鸡鸭养肥,自己宰了吃了就跑,那明远岂不是血本无归?

  为此明远决定与所有代养鸡鸭的农家订立契约,并在官府留底。

  这其实也是他对北方农人的一次信用测试。

  而结果——令他非常满意。

  此刻明远站在黄河北岸,望着迟迟不曾上冻的黄河河面。有风吹拂他的面颊,却颇为温和,不像他刚来这时空时那般寒冷刺骨。

  ——看来今冬气候异常已成定局。

  而明远做的所有预防措施,都还不足够。

  一是蝗灾的源头,有一部分不在宋境之内,而在辽国。就算宋境内的蝗虫卵都被鸡鸭吃光了,待到春天气候转暖,照样会有铺天盖地的蝗虫从辽国境内飞来。

  明远可没办法给契丹人送鸡送鸭,这种信用测试不用做也能知道结果:除了肉包子打狗之外还能怎地?

  另外就是,明远能够把蝗虫卵这种高蛋白饲料转化为人类更容易接受的鲜嫩禽肉,但是他解决不了旱灾。

  这次北方之行,明远聘请了不少能够打深井的打井匠,在北方打井,能够暂时帮助百姓们解决吃水问题。

  但是他比较确定,这旱情一定会延续到明年春天。

  等到打井人打上十几丈二十丈都打不出水的时候,那就真的什么办法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明远确认他已经做了一切他能做的,于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