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3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远脚下不停,从他金融司衙署出门之后,直接前往界身巷。

  穿过如今界身巷作为门户的那间从食店,明远脚步飞快,直奔石炭交易所,

  明远的两个长随在他身后赶之不及,好不容易追上了,却见到明远站在石炭牌价面前,轻声叹道:“果然,果然……”

  这时石炭交易所的主事见到明远来此,赶紧走出来向明远拱手道:“明官人,您来啦!”

  这主事见明远的视线凝在黑板上写着的石炭牌价上,顿时苦笑道:“今年冬天气候偏暖,所以炭价低廉,卖不上价……倒是卖给富贵人家的香饼行情还不错。”

  炭的价格与气温高低息息相关,前朝白居易写《卖炭翁》,便有“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可见卖炭的商家都是一个心思。

  明远点点头。

  想要了解今年秋冬北方的气候,明远根本不需要亲自跑去调查,只需要来看一下炭价,便可知道。

  “会下雪吗?”

  明远又好没来由地问了那主事一句,问得对方摸不着头脑,愣了片刻,才伸出手去,道:“这么暖的地气,就算是下雪,也积不下来吧!”

  说着,主事又抬头望望清朗的天空,道:“甭管是下雪还是下雨,只要老天爷能降两滴水到地面上,就不知有多少百姓要感恩戴德了。”

  显然,北方的旱情也已影响到了汴京一带,寻常百姓都忧心上了。

  明远闻言十分头疼。

  前些日子在水心五殿,他被王珪一打岔,竟忘掉了一件最要紧的事:地气偏暖,冬季无严寒与雨雪,那么来年北方大片大片的土地,除了旱灾之外,还要应付蝗灾。

  明远印象中,他那个时空里的历史上,熙宁七年确实经历了一场大旱灾与大蝗灾,造成北方多地绝收,饥民流徙。据说曾有百万饥民涌向汴京。

  这场灾难是熙宁年间变法的分水岭。

  它导致了王安石的第一次罢相,也导致了新党内部的分裂。

  然而最终导致王安石下台的,据说只是某一个人做的某一件小事。

  历史就是这样吊诡,出其不意。

  明远叹了一口气,勉励那主事几句,便返回他的大宅子。

  在那里,王雱留了一张字条给他,通知他与金融司相关的人事变动。

  薛向外出了,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而继任者是明远的老熟人——沈括。

  明远得到这个消息,并不觉得高兴。

  薛向是理财的能臣,在这个时候明升暗贬,去了定州,不知这释放了什么政治风向。

  而沈括则回到了被明远“微调”之前的人生正轨上,权任三司使。

  按照明远所知的历史,沈括会在这个位置上会调转矛头,指向新党,然后被新党的反击伤得体无完肤。

  至于沈括入京之后,是否会私下里向官家赵顼“检举”苏轼所写的诗文,明远就真的不知道了。

  明远名知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