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 李子固祭拜孝陵_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月二日进行祭祀。虽然说龙抬头的日子,其实不太适合祭祀,但事急从权,也只能如此。

  此次祭祀,虽然从时间上讲,不应该用太牢之礼。明朝规定,清明、中元、冬至三节才适用太牢之礼。但孝陵已经几年没有拜祭,这一次无论如何要大祭。所谓太牢,即牛、羊、豕三牲齐备。

  这一次祭拜,没有了干扰,全军缟素进入孝陵。边上百姓见了,自发绑上白布条,讲究的同样全身缟素,陪同致祭。

  太牢进献,李岩宣读黄道周等人拟定的祭文:

  宣武二年二月二日,谨昭告于大明太祖开天行道肇基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呜呼!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沈,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明,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世俶扰,国力疲敝,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

  祭文一出,哭声盈野。

  随后,李岩以洪承畴与巴山的头颅祭天,让祭拜孝陵的影响力更大,并迅速扩散至绍兴、福州乃至广州、京师。

  消息首先传到了绍兴。

  鲁监国的小朝廷一片震惊。即使一向做事果决且比较善战的朱以海也是坐在椅子上,良久无语。原本鲁监国小朝廷内的首辅方逢年已经被调到宣武朝廷。既然失去了监国的名义,一众辅臣、阁臣的任命自然是作废了之。此时,文的方面以张国维为首,担任摄政王王府长史,同时也是实质上的浙江巡抚;武官以方国安、王之仁领头。

  前者,虽然暂时接受了宣武朝的任命,但是甘于雌伏的并不多。他们还是寄希望于首先克复杭州,此为中兴一半跟脚,再提并进入江宁,拜谒孝陵,全功可得。如此,以中兴之主的身份克继大统也并无不可。

  只是,李岩冒险进攻江宁,却一举功成,让鲁监国内部的独立派如丧考批,因为彻底断绝了这个希望。张国维就哀叹道,“皇明正朔,从此在广矣。”

  方国安等人一行赞成归顺宣武朝廷,“圣子神孙,总为祖宗疆土,今宣武既正大统,自难改易。我等以克复神州为要,纵然一时弯腰伏低,也属应当。”

  朱以海见到众人争吵,更加心烦,“既如此,尔等确定好章程,送往肇庆即是,无需本王过目。”

  虽然鲁王面色不豫,但该做的事还得做。张国维等人还是通过了一份奏表,对宣武朝廷克复南京表示祝贺,也是在此摆明自己的降服之意。

  随后,有些不爽的朱以海觉得被自己的臣子抛弃,上表肇庆要求辞去摄政王之位。稍后,唐王朱聿键听闻李岩代表宣武皇帝拜祭孝陵,心灰意懒之下,也与朱以海一样,上表辞去了摄政王之位。

  所谓的摄政王,原本就是暂时性的安抚性官职。对于这一明显侵犯皇权的职位,任何朝廷都不会长期容忍。君不见那一向蛮霸的多尔衮也是因为皇父摄政王的尊崇之位而获罪,累及多人?

  宣武朝廷顺势解除了他们摄政王的尊位,不过也推翻传统,分别授予他们浙江总督与福建总督的职务。实际权力其实并没有变化,照样是浙闽两省的老大。朱以海与朱聿键方才心安,重新振作,开始布置两省防务。

  只是,其中有些地方实权派,比如郑芝龙等人,却有了别样的心思。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