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8章 书画展览,名画赏析(二…_全职护山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介绍完《千里江山图》后,林逸指了指旁边的《山路松声图》,《杏花茅屋图》说道:“这两幅画是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的画作。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明朝人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伯虎,16岁便中了秀才,29岁在乡试中获第一名解元,赴京赶考,大好的前途指日可待之时,岂料因一同赶考的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主考官家的仆人从而得到试题,事情败落后。而唐寅也遭受牵连,甚至经受刑拷凌辱。一向恃才傲物的他经受如此大的打击后,对官场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从此放荡不羁。失意后的唐寅游遍名山大川,千山万水了然于心,因此他的山水画中充满了吴地山水的景象,而《山路松声图》就是他山水画的代表作。

  图中描绘了一座高耸的山峰,一汪泉水从山腰处流下,汇入清澈见底的河中。泉水边是葱郁的松林,藤蔓环绕在曲曲折折的枝干上。山脚下有一座小桥横跨河水,桥上一老人仰着头,似乎在倾听泉声,又好像在欣赏阵阵松涛,其后有一少年抱着琴跟随。唐伯虎在画上题诗道: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表达了他向往与世无争、闲淡自然生活的理想。

  图中松树枝叶的画法,从夏圭中来,但远比之繁盛、写实。以细劲的中锋勾勒,转折顿挫,不乏法度。山石硬朗,棱角分明,显然是李、郭的画法,但不师郭熙的卷云皴,也不施马、夏的斧劈皴,而是一种带有唐寅个人风格的线皴,较之许道宁的直线皴更为随意、疏松。勾笔较浓,而皴笔较淡,以浓点分出石的构成和层次,墨色通透而儒雅。用笔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地点出了松声之意境。山的结体,错落盘桓,层次清晰,景致优美,而且真实感很强,有北宋全景山水的韵致。背景的处理极为简括,炕炕洛藩,给人以空旷萧瑟、冷漠寂寥的感受。

  。。。。。。

  而这幅《杏花茅屋图》也是他风景画中一幅富有生气的作品。画中高峻的山峰,叠叠泉流,摇曳的松树,布置合理,意境清远,的确能显示唐寅的才子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他那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力。巨石林木间两位高士在小桥流水边上对立交谈。这种高人雅士山林隐逸的主题正是中国文人山水艺术追求的境界,也是文人山水画的艺术精神所在。

  。。。。。。”

  就在林逸给他们这些人讲解书画的时候,书画协会的会长带着那些来访的周边小国的文化交流团队也来到了书画展会的会场。

  “哪里是什么情况?”书画协会的会长在走进展会会场的时候就看到了汇聚在林逸身边的那群人,而林逸此时正在哪里好像讲解着什么。不过因为距离有些远他根本就听不清林逸在说什么,所以他拉过来一个会场安保人员问道。

  “会长,您说他啊。他在给那些人讲解书画呢。讲的真好啊,如果不是因为职责所在我都想跟着去听呢。”哪个安保人员对书画协会的会长说道。

  “你说他在讲解书画呢?”书画协会的会长很是难以置信的问道。

  “是啊,像是书画的技法啊,作者的信息,书画创作的背景。说的那叫一个条理清晰。就连我这个不懂画的人在他说完都能学到不少呢。”那个安保人员说道。

  “真没想到,林逸居然还懂书画,难怪徐军会跟我要了给林逸的请帖。”书画协会的会长小声的嘟囔道。

  “会长,你在说什么呢?”那个安保问道。

  “你什么,你去忙你的吧。”书画协会的会长说道。

  “那我去忙了。”说完那个安保就继续开始巡逻了。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