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6章 院刊_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6章院刊

  讲了一次怎么读剧本之后,尽管刘疆带着一帮人再三相请,徐容也没再开口。

  并非敝帚自珍。

  这些经验,有的是他鞍前马后伺候或者真金白银获取来的,有的是朋友之间的经验交流,有的则是他自身感悟的总结。

  而且都是经过他亲身验证,并且行之有效的。

  就像他提起的两个读剧本的技巧,书里是找不来的,更不在学校或者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的肚子里,这些东西,于他而言相当宝贵,但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也许一文不值。

  因为价值观的差异,人与人认同的红的方式是不同的。

  在他看来,作品和宣传,二者缺一不可,但真论起来,作品的质量更在宣传之上,但目前的普适价值观是宣传的重要性远高于作品。

  如果真的有人认真学,他也不会吝啬,一如当初的吴钢,他会把自身认为最重要的,并且能够高度概括整个表演过程的技巧倾囊相授。

  只是他还没看到改观,尽管也明白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见成效,但是在这之前,也就没有说的必要,毕竟也许在他人看来,可能一文不值。

  另外一点就是意义不大,因为沟通的成本实在太高,他不可能拎着剧本去跟一帮人讲台词的外部技巧乃至综合性贯串技巧。

  就像一个大学生没法跟一个小学生讲微积分一样,因为对方并不具备函数、导数等一系列的前置知识储备。

  当初他跟童自容学时,也是从最浅显的“控制松弛”开始的。

  理论具备指导意义,但是最终还是要用,运用在实践当中,才能真切感受到理论的巨大作用。

  大家都是成年人,有的接受过专业培训,有的完全没有,愿意较真的,早就默默较上了真,不乐意努力的,绝不会因为他的几句话而改变。

  能改变人的,或许唯有贫穷。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演员、艺人,本身的家庭条件都还不错,像他这般,由民工跨行来当从事表演的,只有极个别少数。

  这点,当初他和史利嘉、张铎一起跟着李又斌学习时,已经领悟的足够深刻。

  随着他正式进组的第三天,过来探班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有过去合作过的、有其他途径认识的,还有各路媒体,跟颁奖典礼似的,络绎不绝,弄的制片主任高朝叫苦连天。

  徐容的亲友,有他自己招呼着,剧组招待不招待都无所谓,但是媒体来了,顺带着采访剧组,该表示的心意却是一个不能落下。

  高朝心里叫苦,徐容也没好到哪去,他很清楚自己有几个朋友,而这些朋友也知道,他不喜欢在拍戏的时候被打扰。

  但是人家既然带着笑脸来了,他也得笑脸相迎。

  唯有一个人的到来是他没预料到的。

  靳芳芳。

  这个个头不高的女孩出现的时候穿着身白色运动装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