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八十三章 文物修复厂_重生之最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霖和牟德安不会知道,殷俊知道故宫文物修复厂,并不是从哪个朋友口中得知的。

  少年对于故宫文物修复厂的印象,全都来自于一部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部本来是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馆成立90周年的三集纪录片,在制作人员的心中,其实也没有那么很复杂,制作后也没想太多。

  但一经播出之后,《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成为了爆棚的口碑片子,单是在几家网络平台的点击量就突破了亿次,评论超过上千万条。

  虽然后来顺势根据已有素材剪接而成的大电影版本,21天只卖了622万,但比起另一个超级火爆的《舌尖上的华国》的大电影200万不到,也是非常优秀的了。

  其实,这个时候的许多华国人,都没有静下心来慢慢看一部电影的心态,倒是在网络上看纪录片,会比较的有闲心。

  这也是造成了纪录片电影在华国票房屡屡创新低的最重要原因。

  略开电影版本不提,殷俊对于《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是真的喜欢。

  这里面没有《舌尖上的华国》第二季那么的胡乱煽情,有的只是工作中的辛苦、认真,一个个大师专家们,就像是平常在街头遇到的普通人一样,说话做事非常平易近人。

  《我在故宫修文物》看似琐碎的平铺直叙之中,实际上蕴藏着的,是他们和我们对文物对历史的热爱,对于中华文化的追寻。

  正是这种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它才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殷俊。

  殷俊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要做些什么,昨晚魏小范说了,今天来故宫参观,一下子就让殷俊想起了这部纪录片,想起了这里面的五光十色,更想起了他们在工作中的艰辛。

  老实说,其实这些大师们,从1953年开始,被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也秋亲自从各地请到了故宫,开始各种修补修复工作开始,待遇就不错。

  虽然中途有被下放去放牛和劳动,但也没有吃什么苦,等到拨乱反正后,他们第一时间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的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各种住房、工资、福利等等,不敢说他们是堪比外资企业,但比起一般的公.务人员,都是要高一些,毕竟人家做的都是对国宝的维护和修缮,辛苦不说,还劳心劳力,不给好点的待遇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相对于故宫现在130多万件、未来2105年还会增加到180多万件的珍藏文物,还有金陵博物馆地下仓库封存的抗战时期胜利后各地运还过去的2000多箱文物,,工作人员太少、各种修缮和维护花费时间太多、工作条件和设备不足、维修基金不够等等的制约条件,还是存在的。

  因为这些各种不足,许多亟待修缮维护的国宝,都不得不延迟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