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六章: 改变崇祯宿命_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和王妃蓝彩儿承担,皇帝也就装糊涂来个不支持、不反对悉听尊便。

  由此可见,说不定崇祯十六年底,紫禁城的人口会减少一半。

  如果崇祯十七年春天的历史依旧上演,最起码不会有一个公主被杀、一个公主断臂、两个皇后悬梁。

  诸多宫女、嫔妃投井、跳河、上吊的惨剧应该能够避免许多。

  黄胜是个穿越者,唯一的大杀器就是先知,在地位和权势到达一定高度之时,这比带着跨时代的武器还要具备实用性。

  科技发展有了黄胜的指点和把握大方向,体系内的科研少走了太多弯路,开辟了太多捷径。

  社会发展有了前车之鉴,黄胜总能够防范于未然,这不,历史上的闯贼决黄河大堤水淹开封就被避免了,这将要挽救多少生命减少多少财产损失?

  黄胜为了改变崇祯一大家子凄惨的命运,早早的布局救他们,即便历史依旧,故事会截然不同。

  崇祯十五年底,黄胜安排了留守部队,处理了诸多事务,委任赵时敏、黄东山、程全功、徐光启、边之名组建留守内阁全权处理“南明”军政。

  黄胜亲征辽东,中军开始北上,这一次作为旗舰的“国王号”战列舰和编队的巡航舰已经鸟枪换炮了。

  “国王号”旗舰的舰长是黄胜的第三批装填手之一于小龙,他也是黄胜的弟子中出类拔萃之人。

  从小小的黄家山岛开始,到现在拥有四百余万平方公里、人口四千余万的泱泱大国“南明”,黄家一直善待技术人才,肯花血本进行科学研究。

  在黄家体系只要肯钻研就会得到支持,无论是院校出身的技术员还是草根出身的徒工,只要能够取得成功都会得到不菲的赏赐,还会得到文官品级成为士大夫阶层光宗耀祖。

  十几年长足发展,特别近几年,成千上万科学家、大工匠苦心钻研刻苦攻关,诸多技术难题被一一解决,太多新材料横空出世,以蒸汽机为热动力驱动的全钢战舰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开始量产。

  “华夏海军”的铁甲巡洋舰已经拥有有六艘,全长达到五十步,排水量两千五百吨,航速达十九节。

  钢铁战列舰已经下水三艘,全长六十步,排水量四千吨,航速达十五节。排水量在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吨的全钢驱逐舰已经有九艘在服役。

  有了坚船利炮,有了无与伦比的航速,本来就称霸四大洋的“华夏海军”更加如虎添翼,西夷诸国已经不敢正视,按章纳税已经变成了自觉自愿。

  “南明”政府的税收节节攀升,有钱好办事,良性循环已然形成,马上会有更多铁甲舰下水,强者恒强更加会导致对手望而怯步。

  如今“华夏发展”已经拥有了十几个海外领地,南非、马达加斯加、巴西、古巴等等靠海城市都有“华夏发展”的城堡,城堡不仅仅起到防御作用,也是仓储基地、“华夏大钱庄”所在地。

  “华夏发展”的城堡在一个地区落地生根会带动周边商业繁荣,汉人管理的城市干净卫生治安良好,引得太多西夷商贾和土著富人来置业。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