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五章:英雄喋血_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气氛,企图让朝臣出面提出城下之盟与后金进行和谈,以此解决他狂言五年平辽的难题。

  可是再次来到平台见到了面沉似水的崇祯皇帝,袁都督变了脸面,明史记载“崇焕惧上英明,终不敢言款,请率兵入城,不许,上赐貂裘、银盔甲。”

  袁崇焕的报应来得太快,崇祯皇帝也是如同他对付毛文龙一般,先给好处以安其心,没有动他,然后再次召见他来议饷,皇帝也图穷匕见。

  明史记载“十二月申亥朔,司礼太监沈良佐、内官太监吕直提九门及皇城门;司礼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提督京营。

  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于平台。崇焕闻召议饷,乃入见;上问何以杀毛文龙,今反逗留,何也?不能对。命下锦衣狱。赐桂等馔,随太监车天祥谕慰辽东将士;命满桂总理援兵、节制诸将,马世龙、祖大寿分理辽东兵。”

  后来善于愚民的建奴酋长炮制了如同三国演义里蒋干盗书的情节,内容大意是:

  奴酋有意让两个太监听到建奴最高机密,两个宦官得知袁崇焕和八小私通的军情后成功逃脱面见崇祯皇帝而导致大忽悠被逮捕,如此荒诞不禁的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

  两个太监是血战长坂坡的赵云吗?他们居然能够在被建奴逮拿后成功逃脱穿越满是建奴人马的军营回到紫禁城?

  况且崇祯皇帝一上台就尽撤督军的宦官,军中哪里来的太监?大规模派出太监督军是被崇祯皇帝得知袁崇焕欺骗后,极度不信任外官故而用中官。

  大忽悠咎由自取自掘坟墓不值得同情,可怜的是被建奴蹂躏的数百万大明百姓。

  袁崇焕被皇帝拿下,旁边的祖大寿抖若筛糠,这小子一出京师居然带着朝廷辽东的一万五千人马逃之夭夭。

  十二月十六日。满桂以五千人同孙祖寿等战安定门外,俱败没,麻登云、黑云龙被执。申甫以七千人战柳林、大井、芦沟桥,亦败没,都人大惧。

  安定门外的血战,满桂总兵官折戟沉沙,明末又一位英雄带着遗憾走了,如果祖大寿不逃跑,辽东一万五千精兵不缺席这一场战斗结局恐怕会被改写?

  袁崇焕被皇帝逮捕下狱,祖大寿为什么要逃,他如果跟袁崇焕真的是君子坦荡荡有逃跑的必要吗?辽东的水有多深不得不让人深思。

  就在大明上上下下一片恐惧之时,早就来到京师外围的张之极乘着后金军在安定门外跟明军鏖战时带着三百铁甲家丁从外城广安门进京。

  张之极不莽撞,三百铁甲家丁大部分都是家生子,忠诚度毋庸置疑,保护主人当然不遗余力。

  家丁们十人一组不断探路,发现危险根本不急着入城,张之极也只能选择耐心等待时机,还跟小股劫掠的后金军遭遇并且交过手,张之极损失十几个家丁,居然砍了五级建奴,有两个马甲三个余丁。

  英国公见儿子迟迟未归早就心急如焚,闻报张之极进城了急急忙忙赶来。

  谁知儿子见到他都没有说几句话就急急忙忙去紫禁城求见天子,儿子见到了女婿在哪里?

  张维贤骂道:“混账,老夫没日没夜为你们担心,你瞎忙什么?多说几句话能误了什么事?黄胜的关前道人马现在何处?”

  看着往紫禁城方向绝尘而去的儿子,英国公只依稀听见了两个字“沈阳。”

  “在沈阳?混账小子,把话说清楚,气死老夫了。”张维贤一头雾水,追着问张之极,却发现儿子已经跑远了。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起点中文网帮个人场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如果手头不是很紧请正版订阅几章,谢谢!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