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章: 高手暗战_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实至名归,茅元仪没有一丝妒忌,只是他为何就是要跟袁督师过不去呢?

  袁大人多次找茅元仪诉苦,他告知科学家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得罪黄大人之事,黄大人为何处处针对自己?

  袁崇焕跟辽东将门蛇鼠一窝,当然知道吴襄跟黄胜过从甚密,他找来吴襄帮着分析黄大人为何瞧不上自己,坚决不肯和他共事?

  吴襄是看着黄大人一步步走到今天,他已经惊为天人,如果他能够做主谁来主政辽东,他会毫不犹豫选择黄胜。

  他跟黄胜相处久了眼界高了,心里其实也瞧不上这位傻兮兮的袁督师。

  这位大人根本不会用人,谁愿意俯首帖耳就扶植谁,谁不待见他就打压谁,吴襄对自己打仗的本事知道得门儿清,可是他对袁督师一直言听计从,居然由一个小小千总升到了游击将军实授。

  用自己当将军替国家打仗,这不是误国误民嘛!吴襄鄙视自己也顺带着鄙视袁崇焕。

  他坚定的认为黄大人跟袁督师的矛盾不可调和,一山不容二虎尔。他认为黄大人是真正的虎狼,袁督师纸老虎也!

  黄胜回到黄家湾岛的当天就在“望海阁”宴请茅元仪和吴襄,陪同的武官有黄明道、黄东山、顾山河三位将军。

  黄胜在丁忧期间哪里能够饮宴,可是在场的人连想起这件事的都没有,都是老朋友,大家聊得高兴喝得欢畅。

  两个袁督师派来的说客被黄家游说了,黄胜在酒宴上直言不讳对茅元仪道:“袁崇焕狂言五年平辽,实为欺君也,他的结局一定不会好,茅大人要想方设法明哲保身啊!”

  茅元仪跟袁崇焕走得太近了,闻听此言感慨良多,一仰脖子,干了一杯西风烈长叹一声道:“何止黄大人您如此认为,袁督师自己也知道不可能,他这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吴襄恶狠狠道:“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气,五年平辽,他如此搞下去五年不被建奴平了辽西就谢天谢地也!”

  何止平了辽西?此时无论哪一位大明人都想不到十几年后建奴会平了整个大明,袁崇焕的贡献功不可没,所以得了便宜的满清奴隶主感谢他,把他包装成了悲剧英雄。

  大家发了一通牢骚后黄胜言归正传道:“二位大人乃是本官好友,本官表态只要袁督师不为难关前道所辖兵马,本官也不为难与他,大家相安无事最好,该关前道给的孝敬本官一个都不会少,如果有什么为难之事大家好商量,但是不许擅自调动关前道的人马。”

  这虽然有些无理,可是已经客观存在,袁督师早就跟关前道暗战过了几个回合,可惜不是黄胜对手,出的阴招被黄胜轻轻松松化解。

  他首先尝试派文官去渗透关前道,想参加管理兵马钱粮,谁知忠明堡不让进,高台堡进不了,最后灰溜溜回了山海关。

  因为关前道的所有官兵都异口同声只听从黄大人调遣,要不就是朝廷圣旨下达,否则天王老子也不搭理。

  袁崇焕一计不行又生二计,他停发了关前道麾下钱粮,谁知他不发人家自己取,往宁远、锦州运物资必须许经过关前道的地盘。

  庆格尔泰气势汹汹带着麾下蒙古骑兵拦下押运粮草的明军拿该得的补给,还做好事帮着黄明理、黄明道代领物资。

  押运粮草的军队根本不敢抵抗,庆格尔泰也不为难他们,就当做是给关前道运送给养办理,该给的文书收据一概不少。

  袁崇焕气得发抖也无可赖何,庆格尔泰虽然是外族,但是蒙古人效忠大明的楷模。

  庆格尔泰自投罗网去山海关,袁都督也不敢砍了他的脑袋,这就是大多数大明文官的德行,对待自己人不死不休,对待异族是能忍则忍。

  几次明争暗斗都是袁崇焕无可奈何,他吃了瘪还无处诉苦,更加不敢上奏朝廷。

  他本来对付关前道就有挟私报复的嫌疑,往上捅岂不是授人以柄打自己的脸。

  高第、王之臣两位阁臣就等着揪袁崇焕的小辫子,许多大臣也准备看他的笑话,毕竟这几年袁崇焕爬得太快了,羡慕嫉妒恨肯定不知凡几。

  因此袁督师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硬的不行只好来软的,这才有了茅元仪和吴襄的来访。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