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44节 呆军港内也不安全_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足以撞死人---西班牙与法国炮手们由于业务不精,开战后手忙脚乱以致于被火炮后座力撞死撞伤者不是少数,即使是久经训练的南华炮手也年年在在训练中有人死伤,开战后同样有人死伤。

  而210毫米重炮的后座力更是恐怖,军舰如何承受?

  三是使用时是否方便,要知道H210重炮使用后膛开火,射速大增,必须在军舰上也保持其方便性,方有实用价值。

  为什么“雷神之锤”被陆军冷落,就是因为它打得太慢了,一小时最多发射一发炮弹,装填很慢,快不起来,且最好一天打十发炮弹,尽量不要多发。

  其前身是“乌尔班大炮”,在征服1453年时被奥斯曼苏丹用来轰击君士坦丁堡,射速更慢,一天只能打七发炮弹,虽然威力大,但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射速慢,对君士坦丁堡城墙破坏力有限,每当夜幕来临,被城内军民纷纷到受损的墙头连夜抢修,以致于往往第二天黎明,上一次炮击的效果便完全化为乌有,乌尔班大炮的优势一定程度被压制了。

  要是不好用,改装大炮上舰是没必要的。

  对于问题一还算好解决,拿出一艘三级战列舰充当H210重炮的载舰,战列舰身躯坚固,在炮位上作加强支撑,包括钢板当甲板,下有支柱,这对于南华军的工程师们不在话下。

  支撑多出来的重量,则该舰不装备重炮,舰体即可减重。

  至于后座力和方便性?

  经过技术攻关,关键是有皇帝的指路,皇帝画了一个圈,再画了一条线,稍加解释,聪明的中国人完全明白了。

  圈圈就是火炮所在位置放在了战列舰的主桅与前桅中间,火炮指向可以360度转动,线就是火炮采取了架退式。

  一般火炮是没有反后坐装置的,身管和炮架刚性连接,射击时火炮炮轮或会跳起(如果火炮轻),会向后退(火炮重时),需要炮手把火炮推回原位、重新瞄准,才能进行第二次射击,比如现在战列舰的舰炮就是如此。

  战争摧生技术的发展,南华军重炮上舰,消除后座力依靠架退式技术,原理是火炮装在一个斜坡状的滑轨上,每发射一次,炮架就在倾斜的滑轨上向后滑动,再在重力影响下向前滑动复位。火炮底座下面的钢轮和轨道用于调整火炮射向。这些炮身和炮架刚性连接,以炮架后退吸收后坐能量的火炮叫做架退炮。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水师的克虏伯、阿姆斯特朗舰炮、岸炮就属于架退炮。

  至于还有更复杂但更好用的管退炮技术,目前是超纲了,办不到。

  有了架退炮技术,就把H210重炮放到了军舰上,南华海军财大气粗,一气装备了这样的炮舰三艘,伴随着已军前去进攻瑟堡的战列舰一起行动,在法军150重炮的射击半径外,向着港内的法军战列舰开炮。

  三炮有二炮落空,第三炮就击塌了法军战列舰“玛伦格”号的艉楼!

  炮舰接二连三地放炮,接连命中港口内的西法联合舰队的战列舰,甚至还有一发炮弹击中了一艘倒霉的武装商船,当场将其一分为二!

  不停响起的巨炮炮声,港口内最高指挥官,法军的欧尼伯爵再也坐不住了。

  这真是的,异教徒就是异教徒,到处惹是生非,大家好好呆着不好么!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