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章 另类的“合作” 下_三国之模拟城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凤翔镇附近的黄巾逐渐多了起来。杜远留了部分人守在凤翔镇外,其余的黄巾被要求继续找敌对阵营的村镇打打秋风。

  凤翔镇外的普通黄巾,对杜远要求的包围凤翔并没有什么异议。守在凤翔镇外吃饭无忧,也不用打生打死,对于饥寒交迫的黄巾军而言甚至是一份美差。远近参差的简单营寨,象卫星拱月般,散布在凤翔镇的四周。

  虽然他们知道凤翔镇已经“投降”,但前三次与凤翔的战斗过程,齐国郡的很多黄巾都有所闻。对于这样一个曾经强大到近乎不可战胜的对手,对于凤翔屡次展现出来的非凡实力,作为战胜方的黄巾军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克制与敬意,并没有冲到镇内耀武扬威。

  当然,这也跟杜远的严令禁止有关。

  现在杜远的命运已经被牢牢地绑在凤翔镇的身上,是否“一荣皆荣”尚不清楚,但杜远与凤翔镇“一损皆损”是肯定的。

  这位杜将军已经暂时成为阿牛手中的傀儡,之所以是“暂时”,此时杜远仍然没有放弃在拿回“太平要术”和解毒成功之后,秋后算帐的打算,虽然这样的希望是那么的渺小。

  镇外的黄巾军数量并不多,只有3000余人。并非杜远手下人手单薄,只不过阿牛实在不舍得拿出更多的粮食劳军,作为“胜利者”的黄巾军走到阿牛家门口,阿牛不表示点“心意”就说不过去了。

  送粮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如果被玩家看到,阿牛委实不好解释。

  至于在战斗中被凤翔镇俘虏的黄巾以及军马,阿牛二话不说打死不放手,其坚决程度可与杜远对“太平要术”的执着相媲美。

  黄巾的精锐部队——一千骑兵,除了有数十名在**死后仍然妄图反抗,被当场格杀之外,其余的都乖乖地放下了武器。

  阿牛也“慷慨”地赐予了他们成为居民的身份,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有机会进入凤翔的两支部队,见识过“先登死士”和“陷阵营”风采的这些黄巾哪会不乐意。

  这些人的加入,让凤翔镇在战前、战后的人口数目上不降反升,微微的提升!

  事实上凤翔镇在战后的第二天,就已经开始了兵员的征召,这次战斗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先登死士的招募并不困难,阿牛这次将鞫义部队的名额提升为150人,占了现在凤翔200兵力上限的75%!对于这样的“荣宠”,鞠义感激涕零,歇了两天之后,就不听劝阻拖着重伤未愈之躯开始选兵,并且在一天之内就将150人的部队招募完毕。

  这支部队,已经是真正的“先登死士”!唯一欠缺的,只是训练罢了。只要给鞠义一定的时间,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或许会给阿牛带来惊喜。

  高顺则显得相当失落,“陷阵营”选材的特殊性,使得在原凤翔的领地根本就不可能有新兵入选!如果不是这次降服的黄巾军,高顺手下一个人都不会增加。

  唯一令高顺愉快的,就是在黄巾俘虏中选兵的收获。降服的黄巾军大多是骑兵,而这些骑兵本就是黄巾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高顺居然从中选出了14名合格的士兵。

  战后不久,凤翔的军事力量就重新建立了起来,150名晋阶后的“先登死士”和45名“陷阵营”,与战前120名未晋阶的“先登”和72名“陷阵营”相比,并不逊色多少。

  但堪称领地镇山之宝——“陷阵营”的缩水,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新兵没有经历足够的训练和实战,也远远不能发挥出凤翔这两支特殊、唯一性部队的真正实力。

  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帮忙投票和收藏,谢谢!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