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八月六号的乡试_古代科举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头,带走了同伙科举舞弊的证据,幸好最后查明,还了所有考生一个公道。

  于是从那以后,天子就添了这么一条科举规定,宁可错杀,绝不放过。

  而贡院里的大夫医术如何,就看官府的良心和你自己的运气了。

  副考官严厉的声音终于落地,众人在官兵的带领下,进入号房。

  秦遇观察了一下号房,发现比院试时的考棚好多了,里面很干净,头顶的瓦片也是八成新,遇上雨天,肯定不会漏雨了。

  秦遇进去后,把东西放下,又拿出布巾擦了擦,还撒了些草药粉,也不知道有没有蚊虫,但撒上总归安心。

  号房是修成一排排的小房子,每一竖排之间,隔了七八米远。

  主考官们不时巡查,而官兵几乎会定时定点巡逻,堪称三步一兵,五步一哨,严防死守。

  锣声一响,厚厚的题卷答卷草稿卷分批下发,秦遇仿佛都听到了隔壁仁兄吞咽口水的声音。

  乡试连考九天,一共三场考试,每三天为一场。

  第一场考试考帖经,墨义和经义,算是考验考生的基础。

  秦遇快速浏览一遍,忍不住牙酸。

  科举这么多年,科举大部分内容又要求在四书五经里出,出题的大人们绞尽脑汁,怎么刁难考生怎么来。

  除了最开始的一小部分题还算正常,后面的差不多是截搭题,截上题,截下题,长搭,短搭,反正就是要你懵。

  打个比方,中庸内容里“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注】

  考题中只出现“言顾行,行顾言”,这就是截下题了。

  如果考题是“言顾行,行顾言,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这就是妥妥的隔章搭题。把完全不相临的话,给你安排在一起。

  若只是隔章搭还好,最怕考官把形意相近的句子放一起,稍微有个粗心,就栽进去了。

  若是运气再背点,出题人冷酷无情的给你把两本书的内容搭一起,那才是叫考生抓耳挠腮,痛苦烦心。

  秦遇呼出口气,开始磨墨,他发现磨墨特别静心,平稳情绪。

  等到墨磨的差不多了,他才开始答题。

  而秦遇周围,对面的考生已经答了好一会儿了。

  太阳越升越高,日光一闪不闪的炙烤着大地。

  空气中渐渐传来了饭香味儿,秦遇恍若未觉,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垫在下面的面巾上。

  非是他不知饥饿和炎热,而是此刻他答题非常顺畅,他舍不得中断这场好状态。

  直到未时三刻,他才暂时停了笔,向路过的衙役提出买两个蒸饼。

  那衙役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很快把饼给他。

  还好是夏季,饼还有些余温,秦遇细嚼慢咽,配着一点清水咽下。

  然后起来在号房里走动,他揉了揉太阳穴,让自己清醒些。

  休息了一刻钟,他接着答题,这一答就到黄昏,后心的位置,衣衫汗湿又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