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六十三章 蠹虫_从电台主持走进娱乐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关系的紫禁城。这就说明问题出在前任生活制片上。

  一个成熟的剧组有大量的工作人员组成,即便是低成本的文艺片,剧组成员都要达到数十人。中等投资的剧组成员就会突破百人限制,乃至上千。

  这还只是日常工作所需,没有算上大量的群众演员。

  像《我是余欢水》这种中等偏低的剧组,工作人员都达到了一百五十人的程度。

  不管是国外的常见的‘制片人中心制’还是国内常见的‘导演中心制’。制片人与导演都是一个剧组内权利最大的存在。

  再往下就是监制、执行制片、执行导演(副导演)、摄影师等等。

  生活制片只是制片组下的一个普通制片职务,但这是整个剧组内最妖孽的职位,油水丰沛到让人难以想象。。

  生活制片顾名思义,工作范围就是负责剧组的‘生活’,一般特指负责工作人员的饮食。跟饮食有关的问题要么不出,出就是大问题。

  以《我是余欢水》为例。剧组常驻人员150人,每天的餐补标准是50/人,一天的标准餐费就是150*50=7500元。

  50元的标准,但你按照45元乃至40元采购,几乎没有人能够察觉出来这其中的不同。按照40元的标准计算,那每天花费就是150*40=6000元。

  一天的差额就是1500元,若是*30天=5W。而且,这还没有算演员及其团队,还有大量的群演。一般情况下,每月的差额可以高达10W。

  更别说,有的是餐饮供应商,愿意在不降低饮食标准的情况下,以40元的价格获得这个订单。

  每月十万啊,以剧组运转平均三个月周期来算。这是一笔三十万的生意。

  这还是在没有克扣剧组餐饮标准的前提下结余的。即便是工作认真负责的生活制片,也很难抵挡住这块诱惑。

  若是遇见贪得无厌的生活制片,甚至可以将餐补标准压缩到30元乃至20元/天。那就是六十万的生意。

  至于生活制片压缩成本的方法,只有从食材上入手。从超市采购的蔬菜价格与批发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批发市场里的精品菜与卖相不好的劣质更是天差地别。

  鲜肉是不用想的,库存肉了解一下?僵尸肉了解一下?

  前段时间,上过新闻联播的黑快餐。一份袋装的半成品,经过加工后可以卖到15元。但它的出厂价只要4、5元。一斤水饺,出厂价只要2、3元。至于其他的,更是不枚胜举。

  当然,这是一种‘极端化’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做到。

  剧组中,制片人(投资方)与导演是话语权最大的存在,他们可以决定‘生活制片’这个职位的归属。

  《余欢水》的投资方是紫禁城与东方传媒按5:5共同投资。东方传媒推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