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三章 标签与农民_从电台主持走进娱乐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家里还有三亩花生要收,孙万学拒绝留在帝都过衣食无忧的生活。

  苦笑的赵守时连连摇头“火车票已经安排人去买了。别说火车票,就算飞机票都可以给你。我不是心疼钱,就是怕你身体扛不住这么跑来跑去的。”

  再说了,才三亩花生而已。现在都机械化了。收割花生有机器,打花生果也有机器,也不用往家拉,直接在地头晒干卖了不就成了。

  你可别以为我在这胡咧咧。我也是清岛的,我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住一起,他们也是一辈子的农户,对于地头这点事,我多少知道一点。”

  “哪有嫩说的那么简单。”似乎触及到了自己的知识范围,孙万学有些兴奋,掰着手指给赵守时科普好农民是怎样炼成的

  “种地可不是嫩说的这么简单。就说收花生,地太干了,机器收割不干净,花生果都留在地里面了,那就得用小机器翻土。地太湿了,机收割机也进不去,需要用手拔。

  花生打果机打不干净,稍微小点的都在花生墩上。还贵。一亩地一共几百斤产量,这掉点,那掉点,那能剩下绳木(什么)。还有你说的在地头晒干直接卖,更是外行了。

  花生一斤好几块,在外面晒你是不是得连夜看着?要不然被人偷点,可心疼人呢。

  在地头卖更不行,花生刚下来的时候是最便宜的时候,我们得把它晒干了,然后拉家去储存着,等待冬天或者第二年的春天,价格最高的时候才能卖。

  要不然你以为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平房是干什么的?那都是晒粮食、存粮食的啊。嫩以为俺们庄户人跟嫩城里人一样,闲着没事晒日光浴啊。”

  吖的,赵守时冷汗都下来了。他现在不想晒日光浴,只想晒咸鱼,那条叫赵守时的咸鱼就挺好的。

  虽然对这种浪费时间节省金钱的做法不太赞成,但他也明白,或许这才是纯粹的农民最真实的想法。

  “那要不雇几个人吧。节目组都有补贴给大家。再不济,只要有导师转身,我们就会发放一万块钱的奖金。”

  刚才的孙万学还挺高兴的。在帝都的生活让他觉得非常不适应,难得遇到有人听他说种地的事情,可算是过了把嘴瘾。

  现在却突然有些不高兴,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直接拒绝道“那不行。咱庄户人家这么点活就花钱雇人,自己却跑出去耍,那脸还要不要了。村里人会说闲话的。”

  赵守时张了张口,却欲言又止,原本他想说的是,帝都到清岛这一来一回至少一千多。雇人收花生都用不了这么多。

  赵守时笑道“行。那你注意安。等忙完家里活赶紧回来。”

  没有再劝阻,虽然他可以有不少借口,而且衡量起来,都比孙万学的方法更经济实惠也方便。

  但他尊重孙万学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习惯。

  这样挺好的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