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27章 档次和层次_极限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27章档次和层次

  说到和做到完全是两回事。

  世人喜欢去说,早忘记了、或者有意识的漠视言行合一。同时形成一种畸形的观点——傻子才会按照说的去做呢。

  释迦让人敬佩的原因是——他不但自己做到了,还将自己所得无私的话于世人,希望世人从中得到解脱。

  他在遍布荆棘的道路上踩出一条路来,然后告诉众人可以沿着这条路前行,而不是让别人踩出一条安全的道路,自己安逸的通过。

  沈约所思所想再现人前,众人默然。

  夜星沉轻叹道,“很好。”他没再说什么。

  张继先缓缓闭上了眼睛,神色益发的坚定。

  暖玉喃喃道:“看来你沈约此行所得,比我们要多得多。”

  沈约笑笑,“有得有失,无得方知。”

  若是旁的和尚这么说,暖玉说不定将木鱼丟了过去,可听沈约这么说,她着实思索许久才道,“你这种境界,我暂时不能达到。我相信,这世人大多数人都达不到。”随即轻叹道,“我们必须先有得,发现认清自我。”

  沈约微微点头。

  这是修行的两个层次。

  《心经》有云,照见五蕴皆空后,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很多人见佛经总是强调空幻,因此认为既然空、幻,那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其实不然。

  空中妙有。

  破幻后觉知的是实相。

  无所得因为具足。

  具足就是圆满。

  既然一切都圆满了,你还需要得到什么?

  因此《心经》告诉伱的是照见五蕴皆空后的一种圆满之境。

  是以《心经》所言境界比《金刚经》阐述的境况还要更上一层。心无所住仍有所住,但真正圆满具足之时,去除四颠倒,进入真正常乐我静的时候,心亦会空。

  空现实相,空中具足!

  大圆满和真空虚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不过世人多是解空说空观空执空,最终落入真空虚、大昏沉、大痴迷的境况而不自知。

  龙树就是察觉世人此点痴迷,才做《中观论》传世,就是要破除世人执空执有的痴迷思想。

  这并非说《心经》比《金刚经》更胜,只能说佛说每部经文,是针对了不同层次之人说不同的法。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那心若有异呢?万法说不定搞出个亿万法出来,不知归一,越走越迷。

  因为世人认知层次不同,佛经方有诸多层次的说法。

  对常人而言,以六根去尘修法,就要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来修,不以此修,难以见道。声闻乘、缘觉乘的修法均属此类。

  但对菩萨而言,再要继续修行,就要依《金刚经》宗旨,舍弃对这六根的执念,不然《金刚经》何以说“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释迦是在苦口婆心的告诉众多至菩萨境的弟子——你们已经到了二年级的层次,就不要再在幼儿园的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