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他的争议性,实在是太大了_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字挂在嘴上?

  那也未必,说不定那时候的口头禅,就是和如今相差不多,比如说该死,淦……

  因此,写在书上的东西,那绝对是高度精简化的东西。

  不会有半点的啰嗦,每一个字,那都弥足珍贵。

  不然司马迁书写《史记》,换做现代的做法,敲着键盘用着电脑,记录从黄帝到汉武帝期间几千年的历史,那不得写他个几亿字?

  而《史记》多少字呢?

  也只有五十二万而已。

  放到现在,这点字数,也就小说上架两个月的字数而已。

  当然,古代与今天条件不同,自然不能这么简单的比较。

  但是,如果当时有了简便的记录方式,有了能够长篇大论的物质基础,那么古文会如此的晦涩难懂吗?

  那肯定是不会的。

  文章写出来,那就是给人看的,要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传递自己的精神世界,那必然是要大家都看得懂才行。

  写一篇文章,大家看不懂,或者每个人的理解,都大相径庭的话,还传播个屁思想。

  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无论读者怎么变,他们看到的始终都是哈姆雷特。

  而不是这个人看,诶,哈姆雷特,那个人看,哇,哈利波特。

  儒墨法名道阴阳,大家思想不同,学说不同,想要传播思想,除了到处跑之外,那就得著书立说,将思想传至后世。

  因此,意思准确,是基本的要求。

  不然读《论语》的,体会出了清静无为,这叫什么事情?

  因此,孟子这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后”里面有多少深刻的含义,现在人只能通过猜想论证来得到解答。

  但即便是这样,因为简体繁体之间的变化,因为几千年来词义的改变,原文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足够争论一辈子了。

  是单纯的指“后代”,还是指“没有尽到后辈应该尽到的责任”?

  意思解释的不同,那整句话的意思就会截然不同。

  孟子如果有电脑,有键盘,还用得着这么抠抠搜搜吗?

  写本书还得注意字数,注意不能太多。

  字数太多,竹简也就更多,那别人看起来,费劲。

  携带起来,那也不方便,也大大增加了失传的风险。

  因此,想要更为广泛的传播思想,这些承载自己思想的作品,就不能太过于长篇大论,必须做到极度的精简。

  有些人称,前面提到过的,统统省略,能够用一两个字说完的意思,坚决不用一句话。

  这样做,作品的篇幅会大幅度的缩水,意思也会更加的难以捉摸。

  但好在自己的书更加容易传播起来了,别人推荐给朋友,只要拿一卷乃至半卷竹简就行了。

  不然,当有人喜欢你的学说,要推荐给别人,还得雇几辆牛车过来拉竹简,这多麻烦。

  大部分人,都是不喜欢麻烦的,能够直接解决,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