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人人皆是炬火_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冉有问曰:“夫子何谓大同?”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画面,定格在孔子神光熠熠的双目上。

  当孔子带着几分喜悦的说出“大同”二字之时,整个画面忽的拉远,视野一瞬间拔高。

  大同两个字,仿佛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最终烙印在这片天地之中。

  短暂的平静过后,踏踏踏的脚步声传来。

  画面一转,郁郁葱葱的竹林小道上,易泽缓步前行,手中一卷《论语》,书香四溢。

  他的目光坚定,步伐沉稳,语气严肃。

  “盛世如歌,而我们,已经习以为常。”

  “我们很少去思考,这些我们习以为常,以为是空气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来之不易,是有些人穷尽一生时光,也未曾看见过的光明!

  回顾历史,百年前,中华正处于水深火热之际,处处硝烟弥漫,处处血洒河山。

  也就是在百年前,有志向广大之青年,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百年的时光有多长?

  是三万六千五百二十五个日升月落,是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模样,是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的血泪征程!

  一百年的时光,可以把大街上的马匹变成川流不息的汽车,可以把五千年湛蓝的天空布满航线,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而这一切的改变,来源于何处?

  民众智慧之开化,非一时一日之功,更需读书!

  我们为何要读书?

  孔夫子教导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来自两千五百年前,至圣先师的教导。

  中华儿女,承继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一步一步,历经坎坷,走到如今。

  我们见过凋敝之景,因而更加心向繁荣;

  我们曾经饱受苦难,因而努力奋发图强;

  教员曾经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易泽的声音饱含着深情,竟有些微的嘶哑。

  “百年前,周先生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振聋发聩!

  百年后,你我青年,正值热血,亦当不甘示弱:为中华伟大复兴而读书!”

  “愿华夏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我相信,如今中华之青年,人人皆是照亮前路的炬火!”

  “我是易泽,我愿化作一颗火种,点燃你们内心的光!”

  ……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