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班门弄斧,借花献佛_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常年浸淫于音乐之中,对音乐有着极其敏感的嗅觉和判断力的专业人士而言,从乐曲之中理会其中蕴藏的情感,从而达到听音识曲的层次,并不是很困难。

  但对于一个门外汉而言,这难度属实是不小的。

  就好比许多人对很多歌曲都能哼哼上几句,听到了也会惊奇的叫一句:“这首歌我听过的。”

  但真要说出名字来,往往便会支支吾吾,不知所措。

  倒不是门外汉们不用心,而是他们觉得,听歌好听就行了,至于名字什么的,纯属多余。

  这也是许多流行歌曲朗朗上口,但歌名很多时候却不为人知的原因。

  至于易泽懂不懂得音乐,所有观众心里都没底。

  想来应该是不懂得。

  毕竟音乐这东西,听起来容易,但是要去学习,需要极高的天分,以及得天独厚的条件。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一个音乐家。

  紧张的情绪,在迅速的蔓延。

  不少观众手心里甚至被汗水打湿,这些是易泽的忠实铁粉。

  他们在担忧着自己的偶像。

  画面之中,一曲终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易泽,等待着他的回答。

  易泽也不含糊,直截了当的回答道:“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此乐曲可是传说中的高山流水?”

  老太太笑眯眯的点点头,“确实如此!”

  此刻,不少观众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高山流水!”

  “难怪这么好听,这可是最有名的古琴曲之一啊。”

  “诶,编钟也能演奏出古琴曲吗?”

  “这你就少见多怪了,乐器变化了,但是内在的音韵是不变的,只需要稍加改编就可以了。”

  “易泽可真是厉害啊,居然能够听出来,我就听不懂这个,迷迷糊糊的。”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观众们一番感慨,高山流水的故事许多人心里都清楚。

  《吕氏春秋》之中便有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当时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后世所说的俞伯牙,实际上是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之中进行了修改,伯牙并非是姓俞。

  伯牙自小便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他的天资聪颖,短短几年之间,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简单而言,有形无神,缺少点灵魂。

  就好比v站上很多毛笔字up主下面的评论去总会有人说:“字写的真好,就是没什么神韵。”

  评论者未必懂得什么叫神韵,但并不妨碍他们认为。

  而伯牙弹琴,无论是其老师连城,还是伯牙自己,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