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 浸润在语言中的力量_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天下共之,法一动摇,则人无所措手足。陛下甫创鸿业,遐荒尚阻,奈何辇彀之下,便弃刑书?臣忝法司,不敢奉旨。

  而贞观年间的权万纪同样也性强正,好直言而知名。

  古尚且能有如此直吏,莫非今就不如古?

  易泽将翻飞的思绪一一收回,他明白自己再想下去,估摸着又要进黑雾城了。

  虽说进的多了,但是能不进去还是不进去的好。

  而越灵,依旧歪着小脑袋,眼睛一眨一眨的注视着易泽。

  她在等待着一个答案。

  “我们其实也在尝试着做出改变。”

  易泽审慎的选择着措辞,既不敢直接一句话说死,也不敢直接一句话说全。

  “那你们的改变可真慢。”

  越灵翻了个白眼,有些意兴阑珊。

  “慢,总比不改变要好,至少,相比较于十几年前,现在已经变好了很多很多!”

  易泽笑了笑,看着看台上的观众们,心中有着唏嘘感叹。

  只要选择了改变,就总比不改变要好。

  哪怕这个过程,非常的慢。

  但是毕竟是往前面走了一步。

  如果一直都在臭水沟里面待着,那才是最让人绝望的事情。

  他们的谈话并不为外人所知,也不影响舞台上节目的进行。

  当厚重的书卷翻开,便能够听到来自两千多年前圣贤的读书之声。

  不过,那那个时候,应该不能够称之为读书,而只是老师与弟子之间的交谈。

  此刻,巨大的竹简构筑出了一副崭新的天地。

  在上面,有日月山河,有江山社稷。

  而孔子和他的七十二个弟子,深深的扎根在上面,以一种挺拔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面对这在华夏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的至圣先师,所有人心中的敬意,相当的浓厚。

  哪怕是在幼儿阶段,有关于孔子的言行,都是课堂上的必学篇章。

  越是长大,便学的越多,而且学的每一篇,基本都是需要考试的东西。

  这也就意味着,在场二十万观众,基本上都能吟诵出几句孔子的知名论述。

  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还有什么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言论,几乎都是人人熟知。

  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

  因此,当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出现在观众面前之时,绝大部分的观众,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

  掌声如雷,只因在舞台上的人,是传说中的孔子。

  在场的观众,基本都是孔子言行的受益者。

  电视机前,当观众们见到白发苍苍的孔子之时,内心中一根看不见的弦被触动。

  那是华夏传承数千年的文脉,是历代先贤心血的直接体现。

  儒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中包容性最强的一派,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入着不同门派学说的理论,不断地丰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