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2 232(一更) 卧龙凤雏_[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辩驳之言没听到,也并不影响她凭着后续所说,将这两方的论点给听明白。

  诸葛亮觉得,既是要品评人物,就该当从其才其能,以及其所不能为之事,做上一出恰当周密的点评,要本着开诚布公,循名责实的底线。更不应该出现言过其实,或者是似是而非的评论。

  而庞统则是觉得,现如今这等乱世多灾的环境下,原本就是不如清平之治的时候好人多的,这种环境下实在很应当给一些品行尚好之人更高的评价,让其他人能看到这样的人为人所称颂,进而引发向善之心。

  “说起来,这似乎和君侯的乐平月报上最开始开办杂谈项目,好像就是这样的想法。”崔钧说道。

  当时的杂谈可不是连袁绍数麦这样的轶事都记载,而是作为诱导并州人向善的好人好事专栏。

  只不过是在并州人能吃饱穿暖后,乔琰觉得这种记载方式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与其记载此事,还不如发挥出月报的娱乐性。

  她颔首道:“不错,这种想法往极端一点去的例子就是郭林宗,他将改过自新之事也在对人物的品评中有所宣扬。”

  所以非要说起来,庞统这个说法也是有其时代必然性的。

  但也绝不能说诸葛亮这个务实求真的想法就有什么问题。

  若是将名过其实的人放在了一个他并不能匹配到的高位上,反而是对社会更大的破坏。

  不过诸葛亮在这种说法中还额外有个补充,他觉得这种所谓的不能匹配,应该叫做务实但不可断言。

  乔琰看着面前对二人说辞的记录,随手翻了翻,将他们先前的论据扫了个大概。

  倒是也不怪庞统会有这种想法。

  他的伯父庞德公就是荆襄地界上知名的点评人物好手,只不过大多数的情况下,他并不喜欢开口,甚至隐居在鹿门山中。

  庞统到底还有些少年人的心气,觉得若是能以此为助力,清正风气,或许南阳之地就不会有那么多流民生乱,荆州也不会有那么多宗贼为患。

  当然他这种说法并不是非要强迫他的伯父从隐居到入世,而是他要自己成为那个有底气品评人物之人。

  在他这番出头的争辩中,很有一派争上之态。

  是该算个潜在的狂士。

  乔琰看到这里,并未明言自己到底支持哪一方,只是看着诸葛亮和庞统相对而立的样子,露出了一抹笑容。

  这两人在如今还不到正式得到委任的年龄,但已能让她隐约窥见将来建功立业的景象了,她是该为此而觉欣喜的。

  至于说只有诸葛亮算是在她的麾下,庞统这个荆州人还不能算这个问题——

  他人都已经在司隶了,还能跑了不成?

  这也未尝不是乔琰对自己的自信。

  自她进来到弘文馆的时间虽不长,在场文士的目光在集中于庞统和诸葛亮身上之余,也都难免留意到了她的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