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6章,均田_地主家独生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的,每年租税加一块是二成。

  秋收在即,一部分地主表示,会考虑再拿一部分还耕于民。

  第三版,枇杷文学发文。

  拥有土地,是长久以来的习惯。土地确实和母亲一般,少不了。

  但是,很多拥有土地却不去管理,而是一批管事。

  也就是说,农民种地除养活地主,还得养活这一批管事。

  管事好还罢,若是不好,地主都不知道,就背了锅。

  种田是靠天吃饭,但一些富裕的,早就不用靠天吃饭,灾荒的时候依旧有的吃。

  你既然不管田,何必还吃田?不如省下这精力,做些更有益的事。

  有人靠着一片田,有娘不要爹,但是,谁家能没了爹?

  好好运用我们劳动吧,创造更多财富,为国强民富贡献一份。

  那些管事,也不愁没事做,只要有爹,就有家。

  《南华报》第四版,依旧有小故事。

  记者采访吴老汉。

  请问种自己的田与地主的田有什么不同?

  田还是那块田能有啥不同哈哈哈!

  请问你自己的田有多少?

  哈哈哈不多,才买的,够我们一家吃,再租十亩。

  你还是更喜欢拥有自己的田。

  自己的田有啥,还得担心旱涝,地主的田,有人一块操心。所以,自己的田保证有的吃,然后,就像家里劳动力多出去做工,租地主的田是一样的。这区别,就是亲娘与后娘,亲娘咋整都行,后娘咋整都有的说。

  就是说,种自己的田,孝顺自己的娘。自在。

  现在,没人说徐侯爷了。

  都在关心土地,要了多少人命根子。

  但是,这问题不新鲜。

  土地正策,基本国乂策,皇帝为笼络百姓,也常会有均田亩之类。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到了唐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实施范围一说始终仅实施于北,一说隋统一后实施于全国。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正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中乂央乂集权制。

  天朝田亩制度。

  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确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规定“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好丑各一半”的分田办法。

  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虽多次颁布,但未实施平分土地的规定。

  所以,现在说这事儿,扯不上徐茉茶什么。

  相反,很是刷了一波平民好感。

  大家都参与进来。

  如何不影响少影响既得利益,又能做的更好。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