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秦怀茹_四合院之真情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委婉的问道:“周强兄弟,你只学了骨科吗?”

  “哦,对,主要以骨科为主,其他科也有学,但学到的就更少。

  医生这玩意儿太博大精深,要想学全很难。”

  秦怀茹回头的时候,周强望向她的头顶,看到对方头顶上的剧本。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秦怀茹,30岁,丈夫贾东旭不在了。

  有三个孩子和一个婆婆。

  如今身体出了点儿状况,那啥炎症,早期,问题不大,但这是病,需要治。

  否则会越拖越严重。

  看完剧本上的内容,在望着某人有些紧锁的眉头。

  周强装作很轻松的问道:“秦姐,你是不是有啥心事呀?”

  “哦,这个,没有,我咋会有心事?”秦怀茹苦笑了一下,想了想说:“如果有,你会帮我吗?”

  “关键我不知道怎么帮,再说你也没跟我说是因为啥?”

  周强很淡然的说道。

  两个人正聊的起劲,厂部就到了,轧钢厂门口有保卫人员,进入厂区大门,里面很宽阔。

  各种车间,各个部门,在不同的地方。

  秦怀茹本来还有话要说,结果没时间了,只能等到下次。

  她冲周强摆摆手,进入车间工作。

  周强一路晃晃悠悠来到了厂部医院。

  轧钢厂厂部医院不大,有六七个医生,加上院领导和几个护士,总共十多个人。

  中医科妇产科很近,轧钢厂一万多职工,其中妇女不在少数。

  所以厂部医院妇产科最忙,换句话说,生孩子的特多。

  当年一生就是好几个,有的一年一个,有的两年一个,三年一个的嫂子又少。

  甚至有一年生俩的,不是双胞胎。

  别看生活条件不咋地,但在这方面,厂里的男人个个都是劳模。

  当然,当年可不单单是轧钢厂的男人,整个华夏的男人都是劳模,城镇还好,农村连饭都吃不饱,也没人愿意少生。

  如果有后世那么好的生活条件,人口估计会更多,男人们会更勤劳。

  开个玩笑。

  “师傅早。”周强刚进入自己的中医科,看到师父已经来了,赶紧打招呼。

  “早。”师傅象征性的点了一下头,然后对周强说:“前两天跟你的书看的咋样了?”

  “还没看完呢。”周强如实的回答。

  师傅缺板起脸说:“抓紧一点啊,有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学医除了讲究天赋,还得下功夫,明白不?”

  “明白,师傅,我一定会下功夫的,虽然我没天赋。”周强笑起来。

  那时候妇产科的护士,昨晚在街上碰到的大领导的千金甘露姑娘来了。

  见面就满脸笑意的说道:“周医生早,昨晚是不是生气啦?”

  “应该是你生气了吧?”周强笑起来。

  结果发现师傅刀子一样的眼睛望过来,赶紧进入诊室,准备换衣服上班。

  要说轻松,轧钢厂的中医科是比较轻松的,刚刚成立,师傅也没有太大的名气。

  来治疗骨科的人并不多。

  其实轧钢厂有骨科疾病的人不在少数,尤其上了年纪的人,什么颈肩腰腿痛?

  啥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颈椎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摔伤,扭伤,还有各种意外的损伤,都是骨科的范围。

  周强知道,在后世,骨科是医院里最忙碌的科室。

  而现实是,轧钢厂医院骨科最闲,不过,责任不在周强,在他的师傅。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