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八章_原来是情满四合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把他们的钱隐蔽起来,于是他们把白银运往上海和香港,存入英国银行,特别是在汇丰银行开立存款户和往来账户。…

  到欧战结束时,汇丰银行吸收的存款大为增加,这就弥补了因缺少政府借款和国际贸易脱节而带来的损失。欧战爆发后,汉口花旗银行大班曾得意地说:「世界大战发生了,美国是中立国,花旗是可靠的银行,中国人的存款马上都会自然而然地送进花旗来。」

  果然,许多新老军阀、贪官污吏、富商巨贾等陆续将私有款项存入花旗银行。尽管该行在吸存方面比较挑剔,如存款1000元方能开户,只吸收袁头现洋、库平现银,存期起码半年,年息1.5厘至2厘等,其存款额还是很快由一、二百万元增至四、五百万元。

  BJ花旗银行吸收存款,独出心裁,在存款单据上特别标明「北洋大头」字样,以示取款时用现大洋支付,不受政局动荡及金融波动影响。

  结果,这一措施,使得当政显要、下野官僚、前清遗老、首都绅耆纷至沓来,无不趋之若鹜。诸如

  清室摄政王载沣、贝勒载涛、遗老姜桂题、王怀庆,军阀李纯、蔡成勋,显要何丰林、张作相以及崇文门关监督胡若愚,农商部司长王怀清等均在该行有大批存款。其中仅就曹锟贿选一项,参众两院议员受贿分赃不下五、六百万元。其中八成以上,被该行吸收为长短期存款。

  截至欧战结束,花旗银行分支机构在世界各地吸收的存款额分别为:纽约199.1万美元、巴拿马536.9万美元、圣多明各660万美元、菲律宾589.5万美元、海峡殖民地202.4万美元、荷属东印度215.7万美元、英属印度1348.6万美元、日本808.8万美元、英国407.7万美元、中国北方3084.6万美元、中国南方1085.7万美元。花旗银行在中国吸收的存款额约占其国内外分支机构全部存款额的将近一半,由此可见在华分支机构对该行的重要性。

  其中的原因也是复杂,也有好事之人分析称:第一,外人在华依照条约,有设立银行之权利,而无相当之限制。

  第二,外人在华有租借地、租界之武力保障,及领事裁判权之法律保障。

  第三,国内乱频仍,内地资金集中通商大埠,权贵富绅资财多存于外商银行,而且失意政客逃往租借地或国外者,其资财多存于外商银行。

  【鉴于大环境如此,第四,民国无管理外商银行之机关,亦无完善之银行法规。

  第五,我国关税、盐税因担保赔款及外债,均存外商银行。

  第六,我国币值涨落无定,人心不安,乃竞购外币,存入外商银行。

  第七,因外商银行库房之坚固及租界之特殊情形,华商银行及钱庄多将大数库存托其保管。

  源源流入的存款资金,为外资银行不断扩张在华活动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汇丰银行天津分行资本总额一直处于天津外国银行之首,占外国银行总资本的近两成。抗日战争爆发后,其霸主地位才被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天津分行所取代。

  修仙的千吉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