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章 百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远抵达汴京的第三天,按照心理预期,接到了老爹明高义的来信。

  明高义在信中说了,他有一笔“大生意”要做,因此等不到明远抵京,先南下苏杭去了。

  这位“渣爹”在信中不无遗憾地告知明远,原本在国子监为他预留的“学籍”,已经不幸被其他人占去。明高义希望明远能够耐心在汴京城中住一段时间,时时温书,等他不日从苏杭回转,再替明远安排。

  这封信件通篇用的都是标准“楷体”,明远一看就知道是试验方的手笔。

  如此一来,他在汴京,既不需要读书进学,也没有人管束,正好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继续他的花钱大业。

  然而明远偶然将这件事向种建中提及,种建中陡然意识到自己这个小师弟在汴京城中无依无靠。

  于是种建中异常认真地对明远说“远之师弟,只盼我这次考试顺利,能得个京中的差遣,往后在汴京就是我罩着你!”

  明远赶紧做感动状,眼波盈盈,深沉地望着种建中“彝叔师兄!”

  种建中“……远之师弟!”

  明远“家父给小弟留了十万贯用作花销……”

  他没好意思把自己需要在本地至少花一百万贯的事说出来。

  种建中当我刚才什么都没说!

  “……告辞!”

  这家伙拉长着脸走开,自己回房温书去了。

  明远在他背后捧腹偷笑了一阵,但回头想想,有人罩着的滋味其实也不错。

  住在驿馆的这段时间里,明远将到京中来参加“铨试”的候选官员见了不少,平时旁听他人聊天,或是与人随口攀谈,也打听来了不少关于“铨试”的消息。

  这“铨试”,大概相当于基层公务员岗位资格选拔考试。

  宋代官制相当复杂,没有从业经验的人往往会晕头转向。但说白了也很简单。

  大宋的公务员,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标签,一个是“本官”,另一个是“差遣”。“本官”大概相当于后世的职称,“差遣”则是具体岗位。两个标签,共同决定了官员的官位高低和职权范围1。

  就拿种建中来说,他已经有了官身了,但却是靠父祖的功勋而得到的荫补官,只是一个“本官”,正九品右班殿直,却还没有差遣。如果硬要说有,那大概就是在鄜延路主帅种谔帐下效命。

  但这次种建中在延州立功得了封赏。种建中却辞了封赏,要求转为文职。

  他的求情中书省已经批准了,因此种建中不再是武职中的右班殿直,而是从正九品的文官做起。

  文官上岗之前,需要进行一次“上岗资格考试”,便是“铨试”。

  这“铨试”不同于大宋朝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既不考诗词歌赋,也不考申论策论,只考一两项简单的经义,过关即可,最主要的考试内容却是大宋的律条刑律。

  这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为国家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