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8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汴梁日报》复刊,是一件令整座汴京城都开心不已的大事。汴京百姓一连庆祝了好几日。

  但令明远怎么都没想到的是,《汴梁日报》的刊行,竟然启发了吕惠卿。吕惠卿与王安石一番深谈,竟然劝动了王安石,由新党创办了北宋第一份官方报纸——《汴京新闻评论》。

  一听这报纸的标题,便可知这份报纸以时事评论为主。多数文章都与新法的推行有关。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份报纸是想要以这些评论来影响民间清议,为变法说好话,以期令新法推行的阻力减轻。

  然而有趣的是,既然是官方办报,这《汴京新闻评论》便透着一股财大气粗的劲儿。报上刊载的是整篇整篇的文章,没有半条广告。

  然而汴京城的百姓早就习惯了《汴梁日报》的刊行方式,喜欢在各种吃喝玩乐的报道里寻找新闻。现在这份新出的《汴京新闻评论》,就好比是一席席面,没有了前面的冷菜咸酸凉碟,直接上硬菜——谁也消化不下去啊!

  于是,这《汴京新闻评论》很快就成了城中最不受欢迎的报刊。

  百姓们翻开报纸一看:

  竟然没有广告?

  要么有趣要么实用……报上的文章却一件都不沾?

  排版也不美丽,行距那么窄,放眼望去全是字儿,专栏连个花边都没有?

  ——差评!

  于是,在京中免费刊行的《汴京新闻评论》很快就成了菜市场里小商小贩的包装纸。也有不少人在收集这个,但却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留待即将到来的冬季,准备给蜂窝煤炉引火用。

  《汴京新闻评论》刊印了几天之后,效果并不好。新党费尽心机推出的“舆论工具”有沦为笑柄的趋势。

  但是在吕惠卿的一力安排下,报纸很快做出了调整:

  报纸的排版开始变得美观,各版面上都增加了留白和花边,以避免给人“满满当当全是字儿”的观感。

  内容上,除了清议评论文章之外,《汴京新闻评论》也开辟了专栏,为本地读者介绍一些大宋各地的风土人情。

  这个时空的普通百姓很少出远门旅行,而汴京却又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这里汇聚了那些为数不算多,却有机会长途旅行的人们。

  因此这些介绍各州县的文章,既能满足汴京百姓的好奇心,让他们得知天南地北都是什么样的;又能满足那些远道而来的旅人们,激发起他们的自豪感,又能稍稍慰藉他们的思乡之情。

  因为这个,《汴京新闻评论》终于没那么“赶客”了。

  但看的人还是少——毕竟写这些文章的都是学富五车的士人,写出来的文章文绉绉的,十分拗口。

  倒是在读报先生那里,多半能听到《汴京新闻评论》的内容。读报人大多能够将这些报上的内容先行理解之后,再改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说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