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6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风向的关系,五月至十月之间,东南沿海的海商贸易格外活跃。

  再加上有钱塘水军护佑,前往杭州的水路变得更为安全,更多原本最北只到福州的海商,便慕名北上,到了杭州。

  七月间,杭州城内仿佛一下子涌进了很多夷人海商。他们经过夏塞里奥和达伊尔的指点,纷纷涌来海事茶馆,甚至有在茶馆里开一个“外语角”的倾向。

  秦观等几名“文学社”的社员,因为对海外的语言与文学有些兴趣,因此也经常来这“外语角”坐着,一来二去,还真让他们学到了几句夷语。

  而明远又从黑衣大食来的商人那里买到了几十本“百年翻译运动”的译本,当即与众人一起安排了翻译工作的先后顺序,由夏塞里奥等人加以翻译,秦观等人加以润色。

  明远:太好了,这下我连“修辞润色”卡都用不着了。

  夷人海商到此,多半还是冲着中华出产的各色货物而来。

  戴朋兴索性专门在海事茶馆里做了一整面的“展示柜台”,柜台上放置最受欢迎的中华商品,自鸣钟、怀表、玻璃器皿、丝绢、漆器、瓷器与陶器……

  其中,自鸣钟与怀表最引人注意,但因为售价过于昂贵,只有来自周边小国的贵族所主持的海贸商团才买得起。

  从大食等地远道而来的夷人海商,兴趣依旧在传统的丝绢与瓷器上。

  明远便拜托戴朋兴帮忙统计,在杭州一地,到底有多少货物向夷人卖出,又有多少是从夷人处进口的。

  海事茶馆是一个近乎“信息垄断”的特殊存在,几乎所有的海商之间交易,海商与陆上商户的交易,都是在海事茶馆完成的。所以在这方面戴朋兴手中的数据要比市舶司的可能还要完整些。

  很快,戴朋兴就将所有与夷人之间的往来都挑了出来,单独计算。

  同时他也很疑惑:“明郎君,您为什么要计算大宋和夷人之间究竟是谁赚谁亏呢?”

  明远一瞧:“耶,是顺差!”

  他便开开心心地向戴朋兴解释:这个数据的目的是了解大宋的资源与商品是整体向外输出还是向内输入。

  说着说着,明远自己也笑了起来:“光有杭州一地的数据当然还不够。”

  南面的广州、泉州、福州港,与外国商船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仅有杭州一地的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

  戴朋兴听明白了明远的解释,便道:“其实您倒也不必担心。在泉州和福州,早已有了咱们这样的地方了。至于广州,您一定也派了史尚在那里设点了吧?”

  明远顿时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

  他的确是安排史尚,此次去广州,专设一间类似“海事茶馆”的机构,一来承担保险业务,二来也是为了收集足够的信息,以决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戴朋兴顿时叹道:“其实各地的海商都很精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