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3章 百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待到米芾濯手已毕,明远已经收起了手中的放大镜和适才的全部惊讶之情,平静而镇定地坐在长庆楼临窗的位置上,面前铺着那幅《中秋帖》。

  而米芾也完全镇定下来,眼里透着好奇,来到明远身边,坐下,开口问“明兄如何看出这是摹本的呢?”

  明远坦然地道“很简单。”

  他伸手指着卷轴,道“这种纸是用竹料纸书写,但这纸在东晋时无人能造,直到本朝方有人造这种纸。这是其一。”

  米芾的嘴呈现一个“o”形,却发不出声音。

  他应当也是没想到,竹料纸看起来颜色暗黄,古意昂然,竟然是本朝才开始造的纸。

  而明远,竟能通过这一点,分辨出这是摹本。

  “其二,东晋‘书圣’王羲之与‘小圣’王献之,所用的竹笔,与如今的我等用的笔有些不同。晋人之笔,为硬芯竹笔,难于吸水,因此笔锋处时常出现‘贼毫’。宋人之笔,已无那等硬芯,因此运起笔来更加圆转如意,流畅而毫无滞涩。”

  米芾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但他随即一呆,反问道“那你的意思是说,这幅贴写得比原帖还好?”

  明远点点头,道“一定程度上是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米芾顿时喜动颜色,看样子很希望明远再夸上两句。

  于是明远从善如流地补充道“作此摹本的人,一定是位一代名家。”

  若单看米芾的表情,会觉得这位马上就要跳起来在原地转圈圈了。

  “不过——”

  明远再次开口。

  米芾冷静了一点,侧耳静听。

  “这个摹本用墨深厚,气韵鲜润,明显是本朝用墨的风气。临写此帖的,应当是一位本朝名家吧!”

  宋人用墨润泽,苏轼的字更加被人冠以“墨猪”的称号,与东晋书法的劲瘦风骨很有些区别。米芾临帖时虽然不断模拟原帖的笔意,但又不是照着描红,多少还是会带有自身用墨的特点。

  明远把话说明,米芾完全懂了,立刻对明远佩服得五体投地。

  “明兄真好眼力,这张摹帖,确实出自于小,小,小……”

  他本来想说“小弟”的,话到嘴边,才想起自己的本来目的。

  他是来卖摹本赚钱的呀!

  于是米芾临时刹车改口“……本朝某位名家之手。”

  说着,这少年脸上泛起明显的红晕。

  明远心里暗暗好笑,嘴上却很自如地问“米兄可有意出售?”

  米芾赶紧点头,就像是生怕明远要改主意。

  明远微笑着问“那么,米兄想要作价几何呢?”

  米芾对银钱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只记得自己前天在这长庆楼上吃饭,花掉了23贯。

  凑个整——20贯,不,哪有自己给自己抹零头的?

  米芾鼓起勇气,报出一个价格“30贯!”

  明远就坐在米芾对面,听见这个数字,静静地

  请收藏:https://m.kanshu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